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建立新頁面
隨機頁面
五大觀念?
新手使用指南
頁面存廢討論
百科財務報告
微國家百科
搜尋
搜尋
建立帳號
登入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暗色模式
檢視 第一次聯邦制憲委員會 的原始碼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取得短網址
←
第一次聯邦制憲委員會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第一次聯邦制憲委員會''',是[[華江斯坦君憲國]]的前政權王金平小狐狸園皇國為了完成制定《欽定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憲法》而召開的會議'''。'''自2021年10月1日修憲提案達門檻後,2021年10月09日召開會議、2021年10月11日結束,總共歷時11天,會議地點則位於Messenger。該會議代表均為華江斯坦皇室代表,因此憲法前加上「欽定」標明其種類。 '''第一次聯邦制憲委員會的召開是影響華江斯坦近現代史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在會議中提出的若干共識及政治思想至今依然在憲法中有一定地位,其通過的《欽定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憲法》成為華江斯坦憲政史上最重要的憲法,並持續沿用至今。''' {{Infobox legislature | background_color = #800080 | name = 第一次聯邦制憲委員會 | native_name = | native_name_lang = zh-tw | transcription_name = | legislature = 第二次制憲大會 | coa_pic = | coa_caption = | coa_res = | coa_alt = | logo = 華江斯坦聯邦國旗.jpg | logo_caption = 前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國旗 | logo_res = 326px | logo_alt = | house_type = 中央一級行政機關 | body = | houses = | term_limits = | foundation = 制憲大會臨時條例 | disbanded = | preceded_by = 無 | succeeded_by = | new_session = 第二屆 | leader1_type = 制憲大會主席 | leader1 = [[張凌岑|穆罕默德一世]] | party1 = | election1 = 2021年10月01日 | leader2_type = | leader2 = | party2 = | election2 = | leader3_type = | leader3 = | party3 = | election3 = | leader4_type = | leader4 = | party4 = | election4 = | leader5_type = | leader5 = | party5 = | election5 = | leader6_type = | leader6 = | party6 = | election6 = | seats = | structure1 = | structure1_res = | political_groups1 = | committees1 = | joint_committees = | voting_system1 = | last_election1 = | next_election1 = | session_room = | session_res = | session_alt = | meeting_place = 線上會議室 | website = | footnotes = | motto = 神與神的國度 }} == 會議背景 == === [[前皇國制憲大會委員會]] === 2021年7月9日,《王金平小狐狸園憲法》的公布確立了華江斯坦地區的憲政秩序,然而由於'''由於國內並未有足夠的政治人才,加之進用的內閣官員無心政務、身兼他國要職,導致政府龐大且難以運作,第五章國會、第六章司法院、第七章選帝議會均因上述原因並未成功組織,而第八章的中央地方權限劃分更保留了諸多私人國家中不會出現的東西,這導致了華江斯坦的第二次制憲。'''另外由於相當嚴重的筆誤,'''皇宮提出的憲草在檯面上共有126條,這是因為中間從60開始就跳號到80,導致條文總數被水了20條,進而導致之後的皇國政府必須進行好幾次小規模修憲''',卻又因為進用的內閣官員無心政務、身兼他國要職,導致政府龐大且難以運作,這也直接導致了第二次制憲。 有鑑於國家運作效率不彰、內閣官員身兼多職而無心政事,加之憲法過於龐大不實用,皇帝[[張凌岑]]與[[李聖亞|埃斯卡提爾親王李聖亞]]經過多日會商,決定重新整頓朝綱,廢除106條的《王金平小狐狸園憲法》,重新量身打造適合的憲法。2021年10月1日,新憲法草案被皇宮提出,第一次聯邦制憲委員會召開。 在提出新憲法的同時,親王宮有感身兼多職導致無力兼顧政務的問題嚴峻,因此認為通過聯邦的統一來保持新國家的血統純正相當有必要''',因此以聯邦制度完成「國家統一」的概念也被納入憲法體系中一併提出。''' == 大會代表 == 由於[[李聖亞|埃斯卡提爾親王]]以「張亞中後援會」名義虛晃一槍,清除了前皇國時期的內閣人員,是次制憲由血統純正的華江斯坦人完成。 {| class="wikitable" |+ !順序 !姓名 !肖像 !政黨 !職稱 |- |1. |[[張凌岑|穆罕默德一世]] |[[檔案:張凌岑像.png|置中|無框|134x134px]] |無黨籍 |制憲大會主席 |- |2. |[[李聖亞|埃斯卡提爾親王]] |[[檔案:埃斯卡提爾親王2023肖像.png|置中|無框|134x134px]] |無黨籍 | |} == 大會過程 == === 大會開幕 === 2021年10月1日,[[李聖亞|埃斯卡提爾親王李聖亞]]奉詔召集制憲大會,由於先前已用政治手段清除導致國家運作停滯的內閣,因此直接以兩席皇族組成制憲大會委員會。皇帝[[張凌岑]]向大會提交了以馬來西亞和汶萊憲法為基底修改的聯邦憲法草案。 2021年10月5日,制憲會議發布聲明,指是次修憲會議為華江斯坦憲法一次大規模更新,主因為華江斯坦憲法自2019年草創時逐步修訂至今已不符合現況需要,今年七月憲法完成修改後,仍有諸多不符合國家體制之需要,因此再度提出修憲,將徹底改變憲法架構。當次聲明強調為符合國情,故引入馬來西亞、汶萊體制並加以修改,精簡政府人力;而最高元首將擁有宗教裁決權,華江斯坦將成為政教合一國家。最後也提及皇國將變更國名為「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 === 制憲工作 === 2021年10月9日,制憲會議開會,針對皇宮版草案進行討論。基於國家未來的發展狀況可能並不會有足額人員實施民主選舉,當次提出的憲草中,大幅縮減近20條無用條文,撤銷國會,選帝議會改為統治者會議,司法院大法官改為最高裁決院等。這樣的憲草獲會議全體同意,在10月10日正式通過。 === 聯邦的統一 === 10月10日,新憲法通過的消息如雪片般飛向分裂的聯邦四州郡,曾因國家統一戰爭分裂出去的崁腳地區領導人蕭景河、阿姆坪地區領導人林姿伶紛紛響應。'''10月11日,一份關於組成新聯邦的協定正式被簽署,是以四州郡正式統一於一個聯邦政府之下,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 制憲委員會在同一天正式解散,但仍持續代行行政功能至臨時政府成立。 == 後續 == === 加冕登基 === 2021年10月27日,皇帝[[張凌岑]]加冕為[[華江斯坦最高元首|國家元首]]「蘇丹穆罕默德一世」,並在10月28日授[[李聖亞|埃斯卡提爾親王李聖亞]]臨時首席執政官一職,華江斯坦臨時政府成立。然而受「學科能力測驗時期臨時約法」制約,國內政務多由副執政官蕭景河及[[張凌岑|穆罕默德一世]]行使。 === 行憲 === 2022年1月23日,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正式行憲,'''當天成為內閣交接的固定日期,也是行憲紀念日。''' == 評價與爭議 == 《欽定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憲法》作為一部欽定憲法,他發揮的功能是當代華江斯坦歷史上最多的。除了保證了聯邦的統一外,更通過大幅裁撤組織有效解決了國內公務員員額不足的問題。即便如此,仍有部分人士質疑欽定憲法的代表性和民主性。 '''欽定憲法通過後,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隨之成立,當代華江政府對其解釋為「走上世界舞台的開門鑰匙」。''' [[檔案:欽定憲法文本.jpg|縮圖|欽定憲法文本精裝版]] 臨時政府曾印刷了一本精裝版憲法文本,目前收藏於執政宮首席執政官署中。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IfPNS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Infobox legislature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Longitem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Ns0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Template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Lan2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Namespace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Namespace/data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第一次聯邦制憲委員會
」。
切換限制內容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