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57行: | 第157行: | ||
===國歌=== | ===國歌=== | ||
'''2023年2月初,'''隨著民族頌一躍成為'''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的'''官方法定國歌'''並逐步對外公開演示,這首民族頌對於瓦爾多蘭人民來說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感連結,它所代表了瓦爾多蘭境內統一、國家、和平三種含義,甚至在分裂時期這首頌歌曾被當作各個諸侯國官方歌曲來播放。時間來到2023年前寧華解體前夕,瓦爾多蘭聯合王國臨時政府頒佈了《'''國家象徵法-第一版'''》規定將民族頌定為國歌所採用。而歷史上的《'''寧昭皇室頌歌'''》被聯合王國政府列為文化遺產,此後被布里尼亞部落聯盟當作邦聯國歌所使用。 | '''2023年2月初,'''隨著民族頌一躍成為'''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的'''官方法定國歌'''並逐步對外公開演示,這首民族頌對於瓦爾多蘭人民來說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感連結,它所代表了瓦爾多蘭境內統一、國家、和平三種含義,甚至在分裂時期這首頌歌曾被當作各個諸侯國官方歌曲來播放。時間來到2023年前寧華解體前夕,瓦爾多蘭聯合王國臨時政府頒佈了《'''國家象徵法-第一版'''》規定將民族頌定為國歌所採用。而歷史上的《'''寧昭皇室頌歌'''》被聯合王國政府列為文化遺產,此後被[[布里尼亞部落聯盟]]當作邦聯國歌所使用。 |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於 2023年3月9日 (四) 17:34 的修訂
![]() | |
---|---|
德語:Valdoland und Brigna- Kaiserreich 英語: Empire of Great Valdoran and Brinia 簡體字: 大瓦尔多兰与布里尼亚帝国 | |
格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命運 | |
國歌:《民族頌》 國旗歌:《帝國進行曲》 | |
位置 | 東亞 |
首都 |
![]() |
最大城市 |
![]() |
官方語言 | 漢語(主要使用語言) |
認可的國家語言 |
中華民國國語 現代標準漢語 台灣閩南語(佔大多數) 台灣客家語 原住民語(少數民族地區語言) |
族群 | 漢族 |
宗教 | 佛道教(佔大多數)、巴哈伊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 |
國家體制 | 政合國、聯邦制、君主制 |
政府 |
領導與秩序委員會 (是瓦爾多蘭協定失效後所產生的統治機構,為帝國皇家陸軍上將艾力克親王所領導的軍政府組織) |
• 共同皇帝 | 克莉絲汀三世 |
• 帝國政府主席 | 陳佩如大將 |
• 首席大法官 | 潘宇蕾 |
立法機構 |
![]() |
• 上議院 | 各聯邦主體上議院 |
• 下議院 | 各聯邦主體下議院 |
現役軍人 | 32人 |
成立 | 2023年1月01日 |
• 瓦爾多蘭協定 | 2023年1月01日 |
• 恩斯堡王朝開始 | 2023年1月05日 |
• 118憲法危機 | 2023年1月28日 |
• 新政改革開始 | 2023年2月21日 |
• 鎖國暫停營運 | 2023年3月1日 |
面積 | |
• 總計 | 16.065 km2 |
• 水域率 | 6.5541% |
人口 | |
• 2023上半年普查 | 457人 |
貨幣 |
新臺幣 (通用) 人民幣 美元 |
日期格式 | dd/mm/yyyy(AD) |
• 曆法 | 公歷 |
道路通行方向 | 靠右行駛 |
電話區號 | +886 |
互聯網頂站域 | .tw |
網站 瓦爾多蘭政府官網 | |
![]() | |
瓦爾多蘭帝國(英語: Empire of Valdoran),全稱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英語: Empire of Great Valdoran and Brinia)通稱瓦爾多蘭國(英語:Valdoran)或是瓦多蘭帝國,官方法定名稱則同上。瓦爾多蘭帝國是一個位於亞細亞州東亞台灣島高屏地區的君主制國家,西元2022年12月31日「帝國十二邦」領導人齊聚高雄市夢時代簽署《瓦爾多蘭協定》並正式宣告帝國成立,制度上採行聯邦制、選舉君主制和二元君主立憲制;皇帝為瓦爾多蘭君主暨國家領袖,每二年從列王委員會選舉中遴選出來,同時也是帝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對內對外均代表國家;首席理政大臣為政府首腦,統領帝國政府共同部門,偕同諸侯共治會議共享權力,任期通常為一年。
瓦爾多蘭政府於2023年3月1日宣布暫停作為微主權國家的存在,隔日宣布進入鎖國狀態並由軍政府管理國家發展。
歷史
前寧華的解體
在瓦爾多蘭的歷史中,曾有過內戰與分裂時期,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寧華聯邦解體前的寧華內戰,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直接造寧華聯合邦的解體,並促使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的建立。
2022年11月中旬,寧華聯合邦前領導人楊棋閔因涉及詐欺及貪汙等罪嫌遭時任國安部長簡宏恩發動「大理花政變」驅趕出境,在事件爆發不久後便引爆建國史上最激烈的政治衝突,同年12月由羅克斯特聯合公國為首的恩斯堡政治集團偕同布里尼亞部落聯盟其他構成國突然宣布脫離寧華體系自立門戶,而寧華中央政府隨即在2022年12月末對外宣告完全覆滅,標誌著寧華時代的結束,同時也取代掉寧華聯邦的部分主權(有爭議)。
十二邦統一
在寧華聯合邦正式宣告解體的前夕,國內有不少割據軍閥或政治勢力多次表態重組國家的意願,其中包括興羅王國、阿薩利王國、布里尼亞部落聯盟等實力堅強的諸侯國,但在諸多因素無法實現統一而不了了之,而2022年12月28日下午寧華中央政府發表《解散宣言》後,屹立超過半年的「聯邦共和國」轟然倒塌,此後各諸侯國在恩斯堡家族的導引下重新讓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得以回歸正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2022年12月31日,聖祖皇帝保均一世發佈詔告集合國內所有諸侯國領導人於高雄夢時代海底撈餐廳舉行了一場名為「瓦爾多蘭建國餐敘」的公開活動,並於當日下午三點完成簽署《瓦爾多蘭協議》的憲制文件並於當天選出首任皇帝和政府官員,隔年正式對外宣告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的成立,同時也開啟了恩斯堡王朝在瓦爾多蘭穩定的統治時期和基礎。
聖祖皇帝退位
在2023年1月29日,瓦爾多蘭帝國憲法被希望帝國指控抄襲該國憲法條文,當時以皇帝領導的中央政府下令徹查抄襲案時發現主要涉案人員早已潛逃海外不知所蹤,事情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傳播開來,引發立國史上頭一遭也是最嚴重的憲政危機。
隔日聖祖皇帝因不堪負荷引咎辭職,此番行動直接創造了瓦爾多蘭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在位29天)君主的歷史紀錄,而皇帝政權則和平轉移至最高統治機構「諸侯理事會」負責組織新政府及維持秩序等工作。
新皇繼位與新政改革
2023年2月20日,各個組成國領導人前往聖祖皇帝的住處出席第二屆諸侯會議並在會議中選出新一任皇帝及審核多項重要議案,在皇帝選舉中在經過多輪的投票競爭後,最後由組成國之一的興羅聯邦王國統治者克莉絲蒂三世女王擔任下一屆的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皇帝,於2023年2月21日正式即位為皇帝。
2023年2月22日,沉寂一段時間的瓦爾多蘭政府發佈消息宣布全國進行全方面性質的政治改革,改革使國家政治結構出現翻轉性的變化。
鎖國發展政策及暫停對外開放
新政改革開始後,有部分諸侯國內尚未完全取得共識,而有局部反抗質疑的聲浪出現,在內外壓力交鋒之下皇帝中央政府於2023年3月1日宣布終止瓦爾多蘭協議並暫停對外營運,隔日宣布針對全國範圍內實施鎖國發展政策,待內部一切事務達到一定共識及健全發展後就會重啟中央政府,並重新對外開放。此外終止瓦爾多蘭協定繼續生效並不影響其國內的內政發展進程,因此各諸侯國的外交和國防扔然交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因此與鎖國前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軍人集團的崛起
新政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十分的巨大,其中軍隊從中獲得不少的利益,也成為軍人執政集團迅速崛起的主要養分。2023年3月3日,因貴族對文官體制的不信任,導致前皇家陸軍上將蘇柏方接受女皇邀請成為改革後第一任首相,隨後他透過瓦爾多蘭協定失效作為理由成立了一個名為「領導與秩序委員會」的軍政組織,並在女皇克莉絲汀三世允許之下對全國行使合法的統治權。在蘇上將上任後不久因個人私事正式請辭,此後由陸軍大將陳佩如擔任軍政府領導人一職至今。
軍政府的統治手段鮮少出現軍人有的殺戮之氣,保留絕大部分民間自由的權利,並在諸多部門採用文官制度進行管理,也讓軍政府成立不久後獲得高支持度的民意與貴族的認可,陳珮如大將成為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物,他提出的治國理念也被採納進新憲法之中。
國名的由來
有關國名出現「瓦爾多蘭」四字的說法十分有限,就現今最主流的觀點是指最初從寧昭王朝獨立出來的四大王國:羅克斯特王國、興羅王國、伊達利亞王國、阿薩利王國,他們於2022年末建立瓦爾多蘭聯合王國。而名字源自於寧華時代一位受政治迫害的不具名詩人使用英語杜撰的傳記作品瓦爾多蘭歌(英語:valdolan poetry)
詞義
瓦爾多蘭一詞可表示很多種意思,在普遍認為是從艾瑪(日爾曼語:Emma)和艾米莉亞(日爾曼語:Amalia)兩詞的變體演變而來,而艾瑪代表完整的、廣泛普遍的,也有多才多藝的意思;艾米莉亞意味著勤奮、豐沛和公平的意思。
地理
大瓦爾多蘭與其布里尼亞帝國在地區分類上屬於東亞,西臨台灣海峽,東面則與中華民國台灣高雄市和屏東縣接壤,北毗台南市。部分領土則與台灣桃園、新北、花蓮、台中和彰化等區域相互接壤。其領土大部分位於北緯22至25度,東經120至123度間。瓦爾多蘭帝國的國土面積為16.025平方公里,大部分為陸地,其中0.677平方公里為水域面積。
瓦爾多蘭整體為平原地形,僅有在阿薩利王國北部和阿爾甘巴罕酋長國南部地區為丘陵地形,最高點為布里尼亞鼓峰(鼓山);海拔為157公尺,最低點位於新江苑共和國港東城;該地區海拔低下1.23公尺。著名大河高屏溪是滋潤瓦爾多蘭古文明的源頭,而愛河則是貫穿伊達利亞地區的重要運河。瓦爾多蘭重要資源包括豐富的地下水、石灰、大量耕地及遠洋漁產。
氣候
瓦爾多蘭全境都在熱帶季風氣候帶上,因夏季常受西南氣流影響,往往會在午後產生局部大雷雨,年均降水量約在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間,是屬於高溫多雨的氣候型態。
生態
- 瓦爾多蘭各類動物
-
-
-
瓦爾多蘭的生態系統豐富多樣,常受氣候、地形、土壤等種種環境因素影響了動植物的分布,造就了瓦爾多蘭獨特的生態環境。瓦爾多蘭有很高的物種歧異度;現有物種約4,077種原生維管束植物,脊椎動物約800餘種,昆蟲近2萬種被記錄。
此外,瓦爾多蘭分為四大生態區域:北布里尼亞生態系、阿薩利牧耕生態系、新江苑海洋生態系、興羅原生動植物生態系。存在多種蕨類、花、真菌、苔蘚類。主要野生動物包括台灣鯛、台灣野豬等。
2023年瓦爾多蘭當局為保護生態系平衡,成立了許多國家公園,其中最有名的是澄清湖生態保護區及津磯道海洋生態保護區。位於布里尼亞-克萊斯勒公國的壽山動物園是瓦爾多蘭歷史悠久的動物園,展示動物超過800多種。
城市
瓦爾多蘭有多座城市,為常駐人口聚集點,其中最大城市為寧昭自由市,第二大城市是恩斯堡自由市。布里尼亞-帆船市為第一大都會區。
瓦爾多蘭大都會區共有兩個,它們包含了瓦爾多蘭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及其附屬區域。它們是瓦爾多蘭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根據通常用於確定特定城市的大都市地位的的狹窄定義,瓦爾多蘭僅有四個城市在其行政邊界內超過了40位居民,它們分別是帆船和恩斯堡都會區。目前全國有大約77%的人口居住於城市地區,其中又有半數以上集中於主要的大城市。這些城市也形塑了瓦爾多蘭的文化、傳統和經濟。
國家象徵
請參見瓦爾多蘭國家象徵
國旗與國徽
-
布里尼亞徽章
-
瓦爾多蘭徽章
-
瓦爾多蘭小國徽
-
國旗
-
布里尼亞聯盟旗
國旗
在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兩構成地區各有一面用色、尺寸不同的代表性旗幟,其中最常見的是由三條等寬的分別為瓦爾多蘭國家代表色「黑、白、金」色橫條和小國徽組成的三色旗。布里尼亞聯盟旗則採用該地區代表色「黑、藍、白」色橫條組成的三色旗作為布里尼亞旗。

瓦爾多蘭國旗在被採用時對其顏色並沒有進行官方明確的規定,因此在不同的時期可能使用了不同的顏色(保持黑-白-金的基本色,但是顏色的深淺可能有差異)。2022年1月6日,瓦爾多蘭帝國發布了新國旗的樣式,但橘黑白的配色明顯與大清和聯合帝國國旗相近而引發爭議,在上架短短幾小時後旋即下架。2023年1月12日瓦爾多蘭政府頒布了關於的帝國標準旗的官方設計方案,規定國旗的顏色如下:
![]() |
爵士金 | 帝國黑 |
---|---|---|
RGB | 244-218-95 | 0-0-0 |
CMYK | 0-40-100-0 | 0-0-0-85 |
Hexadecimal | #F4DA5F | #272727 |
HSL | 39-100-50 | 0-0-85 |
國徽

瓦爾多蘭國徽分為大小國徽,其中大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繪有一隻紅爪紅嘴、雙翼展開和印有恩斯堡家徽的老鷹,稱為「瓦爾多蘭大鷹」(日爾曼語:Reichsadler),大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並與國旗的三種顏色相互輝映。旁邊有布里尼亞聖騎士站在平台上手持皇室旗與帝國軍旗守護,象徵著皇權至高無上,此國徽設計概念由恩斯堡初代家主恩斯 • 羅喬所提出 ,於2023年被瓦爾多蘭帝國政府採用。現行版本是2022年的設計,設計者是恩斯 • 吳安喬。現行國徽亦於2023年前成為了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統一後的新國徽。
帝國成立時即規定了瓦爾多蘭大鷹的樣式,雖然第一個版本僅為臨時紋徽。但鷹的式樣曾被至少改變兩次。最終成為一個非寫實的雙頭瓦爾多蘭大鷹,與過去的版本而言,直接去除了象徵寧華集權的標誌。
國歌
2023年2月初,隨著民族頌一躍成為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的官方法定國歌並逐步對外公開演示,這首民族頌對於瓦爾多蘭人民來說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感連結,它所代表了瓦爾多蘭境內統一、國家、和平三種含義,甚至在分裂時期這首頌歌曾被當作各個諸侯國官方歌曲來播放。時間來到2023年前寧華解體前夕,瓦爾多蘭聯合王國臨時政府頒佈了《國家象徵法-第一版》規定將民族頌定為國歌所採用。而歷史上的《寧昭皇室頌歌》被聯合王國政府列為文化遺產,此後被布里尼亞部落聯盟當作邦聯國歌所使用。
中文歌詞 | 德語 |
---|---|
堅強地站起!為我們升上了國旗。
這國旗的代價,是我們親人渴望和痛楚至極。 我們的國旗,黑色是永恆的大地,金色是勤勞,和平是白色的寓意; 中央的大鷹象徵著革命血跡。 啊,我們的國旗,多麼的壯麗! |
Steh stark auf! Die Flagge wurde für uns gehisst.
Der Preis für diese Flagge ist die Sehnsucht und der Schmerz unserer Lieben. Unsere Flagge, Schwarz ist die ewige Erde, Gold ist harte Arbeit, Frieden ist die Bedeutung von Weiß; Der große Adler in der Mitte symbolisiert das Blut der Revolution. Ah, unsere Flagge, wie großartig! |
民族頌 試聽 |
國家格言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命運 (英語:One people, one nation, one destiny. ),是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成立後由帝國政府所頒布的《國家象徵法》制定的國家格言,其他格言包括皇室訓誡:誠信與務實(英語: Character And Honesty. )與識實務者為俊傑(英語:It is as well to know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 )
政治制度與法律
國家政治
![]() |
![]() |
陳佩如 大將 聯合部長理事會主席(2023年3月7日就任) |
克莉絲汀三世 陛下 共同皇帝(2023年就任) |
概論
瓦爾多蘭帝國施行三權分立制,是採行議會民主制的聯邦二元君主立憲國,其政治體制始於2023年的《瓦爾多蘭憲法》架構下運行。憲法的核心原則包括人性尊嚴、權力分立、聯邦組織架構及依循法治。共同皇帝為國家元首,首席理政大臣為最高行政首長,統領聯合內閣,並對皇室負責,並由憲政院掌管最高司法權。
架構
瓦爾多蘭帝國政府有多種不同的政府:各組成國政府、聯合政府以及在皇帝與諸侯會議之下的朝廷政府等。各個組成國擁有各自獨立運作的議會、自己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聯合政府負責帝國共同的外交、內政、國防和文化部門,而皇帝之下的朝廷政府則為司法最後保障及軍隊管理。在這種架構下,皇帝權力理論上是無限大,但實際效益是非常有限,主要是瓦爾多蘭皇帝的選任並不是像傳統君主國家所採用的世襲制度,而是採用選舉君主制,皇權的使用必須經過最高統治機構「諸侯統治委員會」的全數同意下才可進行操作。帝國第二大組成部分的布里尼亞邦聯享有完全自治的地位,它們則擁有自己的特殊政府形式。
共同皇帝與最高統治會議

共同皇帝


共同皇帝(英語:Common Emperor/Common Empress) 全稱為瓦爾多蘭諸王中的最高領袖,是一種榮譽頭銜,男性統治者可直稱為皇帝,女性統治者則稱女皇。是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海外屬地及皇室領導者,也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諸侯委員會透過投票推舉產生,對內和對外均代表瓦爾多蘭。
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歷史上只有一位在任職期間主動提出退位的皇帝,即開國君主聖祖皇帝保均一世。以下是歷任皇帝列表:
順序 | 尊號 | 年號 | 御像 | 出生 | 即位 | 加冕 | 退位 |
---|---|---|---|---|---|---|---|
1 | 聖祖皇帝 | 寶均 | ![]() |
2002.02.17 | 2023.01.01 | 2023.01.03 | 2023.02.18
(在位29天) |
此短時間由諸侯委員會行使皇帝職權 | |||||||
2. | 克莉絲汀三世 | 昭華 | ![]() |
2000.07.15 | 2023.01.21 | 2023.05.05 | 無 |
諸侯統治會議
諸侯統治者會議,又稱最高統治會議,是瓦爾多蘭帝國憲法之下常設最高統治機構,擁有行使皇權的權利,由各組成國元首擔任當然委員,並設輪值主席一名,理事長一名,各級工作者若干名,以下列表是委員會各委員名單(按加入排序):
順序 | 委員 | 籍貫 | 身分 | 職位 | 加入日期 |
---|---|---|---|---|---|
1. | 李品翰 | ![]() |
聯合國王 | 委員會輪值主席 | 2023.02.11 |
2. | 黃子勛 | ![]() |
首席大公 | 委員會輪值副主席 | 2023.01.21 |
3. | 吳鈺婷 | ![]() |
女王兼皇帝 | 委員會委員長 | 2023.01.01 |
4 | 莊傅俊 | ![]() |
國王 | 委員會秘書長 | 2023.01.01 |
5. | 黃曼筑 | ![]() |
大長老 | 無 | 2023.01.01 |
6. | 曾友志 | ![]() |
國家主席 | 2023.02.11 | |
7. | 張庭熙 | ![]() |
共和國總統 | 2023.02.14 | |
8. | 謝誠隆 | ![]() |
最高領袖 | 2023.01.17 | |
9. | 蔡政宇 | ![]() |
國王 | 2023.01.14 | |
10. | 高家儀 | ![]() |
大酋長 | 2023.02.22 | |
11. | 蔡欣妮 | ![]() |
女王 | 2023.01.02 | |
12. | 施敬軒 | ![]() |
國王 | 2023.02.21 | |
13. | 羅紫琪 | ![]() |
盟主 | 2023.02.05 |
政府介紹
行政


瓦爾多蘭帝國政府主要負責日常行政工作的單位是聯合部長理事會,又稱聯合內閣政府,在民間通常稱呼為「共同政府」或「帝國政府」,它是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中央執行機關,擁有立法及行政兩權。由首席理政大臣及各內閣部長、皇室高級專員、國策顧問委員團和各組成國政府首腦所組成。
理事會由首席理政大臣所領導,規模較小的執行機構「大臣會議」是瓦爾多蘭的最高決策機構。根據憲法第67條,只有首席理政大臣和內閣部長及聯合理事會成員才能參與會議。
首席理政大臣
即聯合政府首腦及最高實權者,又稱聯合部長理事會總理或首相,程序上由皇帝任免。由於皇帝僅作為元首而出席各種重大的國事活動,總理實際上承擔政府的各項職責。自帝國成立以來,總理一職都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輔助角色,但在新政改革後總理逐漸從輔政性質轉變為掌握帝國實權的重要地位,而新政改革後第一位總理為前皇家陸軍總司令蘇柏方大將擔任,現由陸軍大將兼總司令陳佩如擔任總理一職。。
歷任首席理政大臣列表
# | 肖像 | 姓名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所屬政黨 | 國家元首 |
---|---|---|---|---|---|---|
1 | ![]() |
張庭熙 | 2022年12月25日 | 2022年12月31日 | 瓦爾多蘭人民革命黨 | ![]() 聖祖皇帝 |
2 | ![]() |
柯佑喆
(代理) |
2023年1月1日 | 2023年1月20日 | ||
3 | ![]() |
張庭熙 | 2023年1月23日 | 2023年2月28日 | ![]() 昭華皇帝 | |
新政改革後總理列表 | ||||||
4 | ![]() |
蘇柏方 | 2023年3月1日 | 2023年3月6日 | ||
5 | ![]() |
陳佩如(現任) | 2023年3月7日 | - |

立法
主要的立法機構「帝國國會」已經在瓦爾多蘭帝國不復存在,但在《帝國190號釋憲案》發佈後,立法權就完全下放至地方議會行使,而剩餘的權限僅存在於現行政府行政機關之中。聯合部長會議僅負責行政法案以及確保執行情形下不被干擾,地方議會則有更大的自主權左右帝國發展,兩者互補之下形成一種新的政治系統,更有學者將其稱之為「神奇的制度」
司法

瓦爾多蘭司法部門的獨立,比瓦爾多蘭民主的歷史還要久遠。傳統上,法院組織十分強勢,幾乎所有組成國的行為都需經過司法審查。除了處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分為四層的普通司法部門外,針對行政及社會安全各有不同的司法部門及階層系統。除了各司法部門的最高法院是最高層級,其餘皆是組成國層級,維持了司法權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另外,瓦爾多蘭有十分權威的憲法法院。憲法法院獨特的地方在於,《帝國憲法》規定任何人在基本權(特別是人權)如果被政府侵犯,或是已經在正常法院系統中上訴到最高層級,無法繼續上訴時,可向憲法法院提出申訴。憲法法院也處理其他程序,像是國家機關間對於憲法權力的爭議。
法律結構
瓦爾多蘭為海洋法系和歐陸法系相互融合的國家,其法律體系具有英國憲法和德國基本法的成分,而帝國憲法法院為瓦爾多蘭最高法院,負責處理憲政等疑難雜症,並且擁有司法複核權。事實上瓦爾多蘭的司法系統相當的發達且分工明確,除了特殊案件之外,帝國境內的各級法院均按照《瓦爾多蘭各項法典》下去行使司法審判權。

行政區劃
概述
瓦爾多蘭的行政區劃比較複雜,多層次,且不統一。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作為一個主權微國家,其境內由十二個構成國和布里尼亞組成。阿薩利、興羅、阿爾甘巴罕和每個構成部分皆有自己獨立規劃的行政區體系。
組成國
帝國由幾個瓦爾多蘭組成國家組成,其中最大的是興羅王國。這些國家曾經是獨立的微型國家,通過瓦爾多蘭協定加入帝國,承諾服從他的宗主權。根據帝國憲法的規定,這些聯繫國擁有高度自治權,但受到帝國和皇家委員會以及皇帝本人的干預,儘管皇帝是帝國大部分地區的直接統治者,但在其他地區具有影響力。
旗幟 | 名稱 | 代碼 | 首府 | 人口 | 國家體制 | 政府體制 |
---|---|---|---|---|---|---|
![]() |
RTN | 柯布拉 | 混合制 | |||
![]() |
KRN | 安絲蒂雅 | 聯邦制 君主制 |
民主制
立憲制 | ||
![]() |
OCC | 阿薩利 | ||||
![]() |
LBT | 巴塔莉娜 | ||||
![]() |
興羅聯邦王國 | SOC | 興羅城 | |||
![]() |
羅克斯特聯合公國 | YHD | 恩斯堡 | 64 | ||
![]() |
伊達利亞王國 | DEW | 穆維爾 | 25 | ||
![]() |
DEL | 沃爾斯 | 集權制
立憲制 | |||
![]() |
薩丁斯坦王國 | ACR | 薩丁堡 | |||
![]() |
艾爾加維亞王國 | EMN | 嘉維琳 | |||
![]() |
聖克勞茲自由國 | GSL | 嘉田 | 共和制 | 民主制
立憲制 | |
![]() |
斯康桑聯邦共和國 | NOR | 凡尼司 | |||
![]() |
新江苑共和國 | AXV | 港東 |
國際關係

帝國的國際關係由外交部執行。皇帝和帝國各地的首相在制定政策方面發揮著作用,外交部長有發言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人。自成立以來,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及其政府特別關注外交事務。最早的政府部門之一正是外交部,該部於2023年成立。外交關係由外交部長處理,但外交事務的領導實際上是由皇帝陛下和總理領導的。瓦爾多蘭每月研究並與世界上幾個微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與每個人保持友好關係,只統計了三起國際事件,其中只有兩起遭受了政府更嚴厲的行動。
軍事



聯邦最高武裝力量,又稱主權軍(官方名稱為皇軍),是瓦爾多蘭中央軍事組織。它由海、陸、空三軍、皇家憲兵隊、皇家禁衛軍、中央武裝警察部隊及多個民族自治武裝所構成,皇帝則是國防軍實質最高總司令,在承平時期由國防部門負責軍事訓練及演習。
基於公民保護其家園的普遍和個人義務的原則。國防大臣是管理帝國成員國所有軍事事務和與國防有關的所有問題的首腦,但軍隊的最高指揮權屬於君主,君主有權作為總司令對全軍採取一切措施。海軍是主要國防力量,致力於保護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在津磯道海灣的利益。
文化
宗教文化

瓦爾多蘭宗教本來複雜,生活方式深受閩粵文化的影響。傳入瓦爾多蘭後則更是繁多,成為一個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區域。其中在瓦爾多蘭最盛行是道教,其次是佛教;並有齋教等。就信仰人口而言,大部分瓦爾多蘭人信仰民間信仰,融合道、佛的民間信仰對社會生活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各地也有各地盛行的神明祭典。在基督宗教方面,瓦爾多蘭擁有約6%的基督徒,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基督長老教會在瓦爾多蘭帝國所在的瓦爾多蘭深耕已行之有年,各式各樣的文化可說是相當在地豐富。

藝術
藝術是瓦爾多蘭文化的一部份。自古以來社會中的藝術成份基本上充滿南島語族的風味,深具藝術張力,大多以雕刻、陶藝、織品等方式呈現,其中雕刻及陶藝以排灣族最為傑出,而織布以泰雅族最著名,隨著東亞地區的到來,一些手工藝隨著漢人的移居逐漸落腳於瓦爾多蘭,例如寺廟、雕刻、辦桌文化等等。瓦爾多蘭社會走入開放多元的階段。加上原住民意識的抬頭,增添不少色彩,使美術發展綻放出多采多姿的面貌。

瓦式文學
瓦式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瓦式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傳統漢文學、瓦爾多蘭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瓦式文學的面相。瓦式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瓦爾多蘭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
白巴哲學
白巴主義,又稱「泛白哈哲學」,直譯為「接近世俗的」,它是一個基於社會民主主義所衍生的政治思想,又與巴哈伊信仰中的諸多教義不謀而合,因此被稱作「白巴主義」,其思想由瓦爾多蘭帝國首任總理蘇柏方所提出,它直接否認了許多政治思想中不合理且相互矛盾的觀點,但接受所有政治思想的有效性,同時白巴主義特別強調國民(含精英階層)應必須竭盡所能的為國家付出,並且是無條件的。

該理論多數支持者認為:
“國家的創建與否,絕對與民族主義脫不了關係,但時間長久了人們就會發現所謂民族主義只是精英階層玩弄人民認知的工具,並非人們所設想的那般偉大,階級制度只是一套評判標準,拋棄偏見為國家奉獻才是白巴主義者首要任務”
白巴主義有以下特點:
- 絕對的服從國家及政府
- 打破階級隔閡創造互利合作環境
- 消除一切形式的偏見
- 奉行聯邦制、直接民主制
- 共同擁戴一名領袖和多位領導人
- 主張性別平等原則
- 鼓勵人民積極參與日常政事
- 接納新興文化,同時保護自身文化
- 主張人民即主權方針
音樂

瓦爾多蘭音樂歷史悠久且範疇廣之廣,風格有著多元、豐富的特色;隨著不同的族裔語系與時空背景,產生出獨具臺灣鄉土情感、民族性格與時代精神的音樂系統。此外,瓦爾多蘭音樂依歷史脈絡可概分為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傳統音樂包括民歌、歌舞、器樂、曲藝、說唱、唸歌仔、聖樂、十三腔樂、南管、北管、國樂與民謠等。流行音樂是指受近現代的世界音樂風格影響的現代流行音樂。瓦爾多蘭的流行音樂有國語流行樂、臺語流行樂、客語流行樂與現代原住民音樂。其中,國語流行歌又是華語流行音樂的主要構成部份之一。

瓦爾多蘭飲食
瓦爾多蘭傳統飲食大致會有海鮮豐富、醬料入菜、節令食補等特色;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複,「清、淡、鮮、醇」調味濃厚(如台灣客家菜或閩菜)取勝的地方菜中獨樹一幟。炎熱天候同時也使一些帶有酸甜味且開味的菜餚出現在瓦爾多蘭帝國民間菜中。
重要的料理有牛肉麵、擔仔麵、大腸麵線、滷肉飯、雞肉飯、火腿蛋(吐司)。另外,各城鎮均有以販售雜貨、飲食、遊戲等商販聚集的夜市,是庶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法定節日
瓦爾多蘭法定節日依照《國家紀念日實施辦法》將重大歷史事件列為紀念日的範疇,並在這些紀念日實施放假或紀念活動。
普遍來說大部分國民依然按照台灣法定假期收假或放假。
日期 | 節日名稱 | 備註 |
---|---|---|
12月28日 | 內戰終結日 瓦爾多蘭聯合王國成立日 | 寧華內戰終結 |
1月1日 | 建國紀念日 | 瓦爾多蘭協定生效 |
1月18日 | 憲政紀念日 | 憲法通過 |
5月5日 | 皇帝加冕日 | 女皇正式登基 |
媒體
瓦爾多蘭最大的媒體企業為火鍋傳媒、基層的聲音、民主報集團和新時代浪潮傳媒。瓦新社亦為重要的媒體機構。國民可通過各式傳媒閱讀克國時報、微國展望報、華江機關報等國外媒體獲取外部資訊。
外部連結
- Official website
- Official Facebook page
- Government Twitter account
- Official Youtube channel
- Ruthenian Observe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