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王國

出自微國家百科
於 2025年5月2日 (五) 03:43 由 Erzherrscher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內容為「{{not|大晉帝國}} {{Infobox country | name= 大晉王國 | government_type= 君主立憲制 | leader_title1=晉王 | leader_name1=司馬定皝 | leader_title2=王國丞相 | leader_name2=蘇萊曼(名義上) | established= 民國113年12月30日({{age in years and days|2024|12|30|age=no}}) | national_anthem= 《大晉王國國歌》 | image_flag= 大晉帝國國旗.png | image_coat= 大晉帝國國徽.png }} '''大晉王國'''是由晉…」的新頁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大晉王國
大晉王國國旗
國旗
大晉王國國徽
國徽
國歌:《大晉王國國歌》
政府 君主立憲制
• 晉王
司馬定皝
• 王國丞相
蘇萊曼(名義上)
成立 民國113年12月30日(123天)

大晉王國是由晉王所領的王國。

歷史

民國113年12月30日,於福靈一世創建神聖天禮帝國之初,爲擴展其邦聯體系並充實初期成員組成,邀請時任大晉皇帝司馬定皝加入,並促成以「大晉君國」爲名之新邦成立。初步協議規劃中,大晉君國將在象徵體系、法律制度與政府組織上全面沿用大晉帝國的架構,且原大晉帝國臣民皆具備大晉君國國籍。

然而,受限於人力資源配置等因素,原大晉帝國臣民實際參與大晉君國建設者人數有限,造成制度移植效果不彰。至民國114年2月1日,大晉帝國正式解體,惟大晉君國作爲神聖天禮帝國之一邦,雖同名但獨立於大晉帝國體制之外,因而得以保留政體地位,不受直接波及。

民國114年5月2日,帝國議會通過《大憲章》第四段〈君國〉修訂案,重新定義「君國」資格,明訂其需具備穩定治理機構、持續儀典參與、以及對帝國政務之實際貢獻。由於大晉君國自原大晉帝國解體後長期缺乏有效行政與儀典活動,亦無常設機構與活躍臣民,其君國地位已不符合新制所要求條件。

依據《大憲章》與修訂條文規定,大晉君國隨即被降格爲「大晉王國」,並自民國114年5月起喪失選帝侯候補資格及相關儀典權利。其統治者司馬定皝仍得保留「晉王」尊號,惟不得再冠以「帝君」或「君主陛下」之稱。

大晉與諾瓦

大晉王國名義上與大晉帝國共同持有相同法統與身分,而在帝國解體後由王國獨自繼承,原臣民亦維持國籍認定,惟雖王國理論上保留了部分主權與合法性,實際上卻難以承接帝國治理職能。隨司馬定皝於同年另行建立諾瓦雷克斯帝國,並收編原大晉遺民,其政治重心與臣民身分認同逐漸轉移,兩國間之聯繫亦趨於鬆散,本就並非發展重點的大晉王國漸趨邊緣化。至今,諾瓦雷克斯帝國臣民在事實上已不再擁有大晉國籍身分。

目前,大晉與諾瓦雷克斯帝國間唯一之正式聯繫,僅存於司馬定皝作爲兩者之共主。然而,其主要精力專注於諾瓦方面之政務,致使大晉之政府組織長期停擺,政務懸置、無常設官員、無政策發布,亦無治理範圍與實質活動。雖大晉從未正式發布廢止、解體或宣告終結公告,然依據其現實運作狀況,已可視爲一事實上不具功能之「亡國」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