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比民主主義人民聯邦王國皇帝

波比民主主義人民聯邦王國皇帝(Emperor of Democratic People’s United Federal Kingdom of Bobby),官方簡稱聯邦王國皇帝(Emperor of Federal Kingdom),一般簡稱為波比王國皇帝(Emperor of Bobby Kingdom)波比皇帝。是波比民主主義人民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依據波比憲法,皇帝對內對外代表波比王國,為各聯邦主體共主。皇帝在波比政治中擁有很大權力,可以總攬行政權並提出法律案。但皇帝的權力也受到國會和其他機構的巨大制約,作為君主立憲國家,皇帝並沒有任何特殊權力或地位,且須遵守憲法和法律。

波比民主主義人民聯邦王國皇帝
王國君主
波比一世
2020年3月即位
詳情
敬稱 陛下
立儲 暫無
開國君主 聖始遠皇帝(獨立) 波比一世(行憲)
建立 2019年2月22日(獨立) 2020年2月17日(行憲)
皇宮 波比宮(居住) 波比駐華大使館(辦公)
產生方式 世襲或選舉(視乎在位皇帝和政府共識)

歷史

波比皇帝作為波比王國的君主可以追溯到其建國之初。2019年2月22日宣佈建國後,波比王國很快確立了君主體制。24日波比王國正式獨立,旋即實行了二帝共治的模式,由時任波比皇帝聖始遠皇帝和波比皇后林思博共同執政[1]。在封建體制下,皇帝擁有近乎無限的權力。但早期的統治者大都具有民主素養,故此時波比王國政府可被稱為是一個開明專制政府。

在2019年下半年至年末的一系列內戰和政府衝突之中,皇帝的地位頻繁受到挑戰。十月下旬,聖始遠皇帝事實上佔據了全波比的統治權。這標誌著二帝共治體制的覆滅。但在隨後的十二月和一月,林思博以迅雷之勢統一了全國並結束了聖始的統治。從此以後,波比王國進入了「無二皇帝」的歷史時期。新政權嚴格控制皇族成員的權力,更嚴禁出現超過一位君主。林思博在2020年初組織了波比新憲法的起草並親自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原則,2020年二月17日,新憲草案獲得臨時批准,這標誌著憲政時代的開始,也標誌著皇帝的身分出現根本性轉變。二月22日,憲法草案開始在全國各級政府機關生效,三月,林思博加冕為波比一世。成為首個君主立憲制中的皇帝。

職權和義務

波比皇帝的職權完全來自波比憲法,憲法確立了皇在法下、皇權有限和皇帝受監督三大原則。憲法同時確認國家治權並不完全歸屬於皇帝,而主要由國民授權的五權分立機關分別行使,而國民擁有國家最高主權並透過國會行使國家權力。總的來說,皇帝擁有一系列行政權並與國會分享立法權。憲法規定皇帝可行使的權力如下:

  1. 總攬行政權[2],向中央行政機關發出直接指令並採取法律範圍內的行政處分。
  2. 與內閣協調國家行政工作的實施,並在內閣建議下發出各類命令。
  3. 以皇帝會同內閣(Emperor in Cabinet)形式行使行政權。
  4. 在確有需要的情況下,解散眾議院。
  5. 發布各項緊急狀態,戒嚴和其他非常措施。
  6. 提出法律案並送交國會審議。
  7. 統率聯邦武裝力量,為最高指揮官。
  8. 批准大赦特赦。
  9. 在國會授權下行使宣戰、停戰、媾和權。
  10. 保持一隻不超過二十人的禁衛軍。
  11. 擔任內閣會議副主席,參與內閣工作。
  12. 依照法律規定[3],任免各類文武行政官員。
  13. 於每年國會開幕式向參眾兩院做國情咨文演說,勾畫本年度施政願景。

皇帝亦需受到強大制約和監督,波比憲法的一大特色為規定皇帝的可彈劾性(impeachability),這包括彈劾和罷免兩種操作的合法性。皇帝可以經國會議員三分之二出席,三分之二多數同意彈劾,遭彈劾後,皇帝即刻被剝奪皇位,國會並必須將皇帝的罪行移交司法機關起訴和審判。而罷免則需百分之八十國民公決通過,遭罷免的皇帝即刻退位,但不必遭到起訴。除此之外,憲法亦規定了一系列傳統權利法案條款,包括皇帝不得下令增加財政預算,不得於和平時期保持軍隊戰備,不得強行解散眾議院等禁止事項。在立法權方面,憲法規定若是國會兩院通過之法律遭皇帝否決,則退回國會審議,如此三次後若意見仍然分歧,則國會可逕行通過法律,同樣地,若皇帝未在規定的十五日期限內回覆,則視為皇帝對法律無異議。皇帝亦有義務隨時應國會要求跟從內閣至國會接受議員質詢,議員質詢皇帝之言論除違反法律者一律免責。

與行政、立法、司法權的關係

根據憲法,皇帝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並總攬行政權。但憲法沒有規定皇帝在行政系統(政府)中的領導地位,並指出最高行政機關為內閣。因此外界普遍認為皇帝是以「合作與尊重」的方式與內閣共同掌握最高行政權,儘管皇帝可以不經內閣直接向行政機關下達指令,但這一做法由於不符合行政法基本原則而已經十分罕見,大多數以皇帝名義簽發的命令事實上由內閣決定。

  1. 關於林思博為何是皇后的事件,其本人解釋是由於「支持非傳統性別認同和對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差異的反抗」,但波比王國政界保守派人士一直批評林思博的爭議性地位和尷尬歷史。
  2. 「總攬行政權」在實際操作上甚少出現,在幾乎所有場合,皇帝總是尋求與內閣的協調和默契而無論政治立場,而內閣也會在各項重大決策中與皇帝商議。
  3. 理論上皇帝可以憑自身意願任免官員,但實際慣例為按照國會選舉結果任命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的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