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天禮帝國」: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Erzherrscher(留言 | 貢獻) (→名稱) |
Naritaroad(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8 次修訂) | |||
第39行: | 第39行: | ||
| legislature = Reichstag<br>帝國議會 | | legislature = Reichstag<br>帝國議會 | ||
| sovereignty_type = | | sovereignty_type = | ||
| established= 民國113 | | established= 民國113年12月30日({{age in years and days|2024|12|30|age=no}})<br>(西元2024年) | ||
| established_event1 = 皇帝加冕 | | established_event1 = 皇帝加冕 | ||
| established_date1 = 民國113 | | established_date1 = 民國113年12月30日 | ||
| established_event2 =首次建交 | | established_event2 =首次建交 | ||
| established_date2 = 民國114 | | established_date2 = 民國114年04月19日 | ||
| area_km2 = | | area_km2 = | ||
| area_rank = | | area_rank = | ||
| area_sq_mi = <!-- 國土面積(平方英里) --> | | area_sq_mi = <!-- 國土面積(平方英里) --> | ||
| percent_water = <!-- 水域百分比 --> | | percent_water = <!-- 水域百分比 --> | ||
| population_estimate = | | population_estimate = 4人 | ||
| population_estimate_year = | | population_estimate_year = 民國114年5月 | ||
| population_density_km2 =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 | | population_density_km2 =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 | ||
| population_density_sq_mi = <!-- 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 --> | | population_density_sq_mi = <!-- 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 --> | ||
第82行: | 第82行: | ||
}} | }} | ||
'''神聖天禮帝國'''(德語: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通用國家代碼:HTR),通稱'''天禮帝國''',爲一皇權統攝、信仰導向之聯邦制帝國,座落於中西歐大陸要衝。帝國以「天賜之禮」爲名,奉神聖之命統合諸侯諸邦,建立於歷史、文化與信仰之共同基礎之上。首都亞琛乃昔日皇帝加冕之所,今仍爲帝國權力與精神之核心。'''神聖天禮皇帝'''(德語:Kaiser von Theodorien)以「奉天承運」(德語:von Gottes Gnaden)自居,皇權與教義並尊,兼治世俗與靈魂。邦國各守疆域而共尊皇座,共築一秩序之邦、聖潔之地、神明之國。<br><br>神聖天禮帝國的皇室爲'''[[天禮皇朝]]''',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建國,由福靈一世(德語:Forst I),或稱威廉一世(德語:Wilhelm I)創立 | '''神聖天禮帝國'''(德語: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通用國家代碼:HTR),通稱'''天禮帝國''',爲一皇權統攝、信仰導向之聯邦制帝國,座落於中西歐大陸要衝。帝國以「天賜之禮」爲名,奉神聖之命統合諸侯諸邦,建立於歷史、文化與信仰之共同基礎之上。首都亞琛乃昔日皇帝加冕之所,今仍爲帝國權力與精神之核心。'''神聖天禮皇帝'''(德語:Kaiser von Theodorien)以「奉天承運」(德語:von Gottes Gnaden)自居,皇權與教義並尊,兼治世俗與靈魂。邦國各守疆域而共尊皇座,共築一秩序之邦、聖潔之地、神明之國。<br><br>神聖天禮帝國的皇室爲'''[[天禮皇朝]]''',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建國,由福靈一世(德語:Forst I),或稱威廉一世(德語:Wilhelm I)創立。 | ||
==歷史== | ==歷史== | ||
第113行: | 第113行: | ||
==領土== | ==領土== | ||
該國宣稱其直屬皇帝之領土範圍涵蓋整個'''中歐'''以及部分'''西歐'''和'''東歐'''地區,約當歷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全境、神羅貴族於化外地區之領地(如外萊塔尼亞、南義大利、普魯士等)、萊茵邦聯以及哈布斯堡帝國(不含 | 該國宣稱其直屬皇帝之領土範圍涵蓋整個'''中歐'''以及部分'''西歐'''和'''東歐'''地區,約當歷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全境、神羅貴族於化外地區之領地(如外萊塔尼亞、南義大利、普魯士等)、萊茵邦聯以及哈布斯堡帝國(不含殖民地)所統治之其餘疆域之總和,合約1,965,000平方公里。此外,部分如大晉君國等在帝國議會中擁有議席的邦國,其所宣稱之領土不位於歐洲,且並非皇帝直屬領地,故未計入上述數據之中。 | ||
其實控領土<ref>即皇帝本人於當地的居所;西蘭公國雖無居所,但擁有法理封地。</ref>主要位於香港特區、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及西蘭公國境內,合約285平方米<ref>皇帝居所面積總和+西蘭公國1平方米法理封地。</ref>,爲少數橫跨亞、歐、美三洲之微國政體。未來隨皇帝本人發展動向,其領土可能拓展至德國,進一步實質控制部分其所宣稱之領土。 | 其實控領土<ref>即皇帝本人於當地的居所;西蘭公國雖無居所,但擁有法理封地。</ref>主要位於香港特區、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及西蘭公國境內,合約285平方米<ref>皇帝居所面積總和+西蘭公國1平方米法理封地。</ref>,爲少數橫跨亞、歐、美三洲之微國政體。未來隨皇帝本人發展動向,其領土可能拓展至德國,進一步實質控制部分其所宣稱之領土。 | ||
第132行: | 第132行: | ||
; 選帝會(Kurfürstenrat) | ; 選帝會(Kurfürstenrat) | ||
: 選帝會由七位選帝侯組成,專責'''推舉帝國大君'''。每兩月進行一次選舉,候選人限於除'''維禮帝君'''(德語 | : 選帝會由七位選帝侯組成,專責'''推舉帝國大君'''。每兩月進行一次選舉,候選人限於除'''維禮帝君'''(德語:Herrscher von Veritania)、選帝侯外之諸邦君主,得票最多者當選。選帝會亦具罷免大君之權能,確保權力制衡。 | ||
====大君職權==== | ====大君職權==== | ||
第139行: | 第139行: | ||
====邦國等第==== | ====邦國等第==== | ||
帝國下轄五大君國與多級邦國,依其自治與主權程度分為: | 帝國下轄五大君國與多級邦國,依其自治與主權程度分為: | ||
* '''自由市'''(Freie Städte):最小行政單位,享部分自治, | * '''自由市'''(Freie Städte):最小行政單位,享部分自治,直屬皇帝並受其保護。 | ||
* '''屬國'''(Untertanenstaaten):具次級主權, | * '''屬國'''(Untertanenstaaten):具次級主權,但仍須受皇帝保護。 | ||
* '''公國、伯國、王國'''(Herzogtum, Grafschaft, Königreich):擁有主權,主掌軍政,於帝國議會中享有較高席次。 | * '''公國、伯國、王國'''(Herzogtum, Grafschaft, Königreich):擁有主權,主掌軍政,於帝國議會中享有較高席次。 | ||
* '''君國''':君國者,乃帝國諸邦中具備卓越功績、特定儀典地位與歷史法統之高級邦國,爲象徵性地位之升格,非普通行政分類,其資格由皇帝陛下酌情決定,並得因功予之、因過奪之。君國之主號帝君(Herrscher),具選侯之職能,惟選侯本身不得參選大君。 | |||
====皇權與繼承==== | ====皇權與繼承==== | ||
'''神聖天禮皇帝'''具備'''神授至尊'''地位,其皇位恆由維禮帝君承襲。皇帝具'''最終憲法裁示權'''、'''大君直接罷免權'''與'''御筆政令權''',爲帝國統一與信仰正統之象徵。 | '''神聖天禮皇帝'''具備'''神授至尊'''地位,其皇位恆由維禮帝君承襲。皇帝具'''最終憲法裁示權'''、'''大君直接罷免權'''與'''御筆政令權''',爲帝國統一與信仰正統之象徵。 | ||
=== | ===政黨=== | ||
帝國議會原則上支持各邦代表組建政黨,且政黨之組成不得受代表身分所限制,即不得因代表來自某邦國,或代表爵位等級而拒絕其加入。 | |||
目前,帝國議會尚未有成規模之政黨。 | |||
=== | ===法律=== | ||
天禮帝國爲'''歐陸法系'''國家,其法律體系以'''羅馬法'''爲基礎,具有一定'''日耳曼法'''成分。帝國樞密法院爲'''最高法院''',負責憲政事宜,擁有司法覆核權。天禮帝國刑罰制度以矯正罪犯及保護公眾為目標。除輕微犯罪(由單一法官審判)及嚴重政治犯罪外,所有案件均採用'''混合審判制''',由公民陪審團同職業法官一同審案,行政法的許多部分由各主權邦國自行負責。 | |||
帝國法律的根基是「皇帝至上」原則。所謂「皇帝至上」,是指法令一旦被皇帝御批,便具有不可動搖的權威。但在議會正常運轉的情況下,皇帝通常會傾向聽從議會所提出之議案,鮮少主動強行推行或修改法案。而議會法案最終會送至皇帝處作最終批准,因此議會所提出之法案通常亦會擁有相應權威。 | |||
= | ====憲法==== | ||
===憲法=== | |||
{{main|大憲章}} | {{main|大憲章}} | ||
天禮帝國現行的憲法《'''大憲章'''》靈感來源於英格蘭王國於1215年簽署的《大憲章》,但內容並'''沒有'''相似性,其更像是重整'''神聖羅馬帝國'''政治體系並加以優化,增強皇權、完善體制後以明文形式清晰規範。 | 天禮帝國現行的憲法《'''大憲章'''》靈感來源於英格蘭王國於1215年簽署的《大憲章》,但內容並'''沒有'''相似性,其更像是重整'''神聖羅馬帝國'''政治體系並加以優化,增強皇權、完善體制後以明文形式清晰規範。 | ||
==國歌== | ==國歌== | ||
第233行: | 第169行: | ||
{{reflist}} | {{reflist}} | ||
{{神聖天禮帝國}} | {{神聖天禮帝國}}{{神聖天禮帝國邦國列表}} | ||
[[Category:國家列表]] | [[Category:國家列表]] | ||
第240行: | 第176行: | ||
[[Category:君主制國家]] | [[Category:君主制國家]] | ||
[[Category:神聖天禮帝國]] | [[Category:神聖天禮帝國]] | ||
[[分類:香港地區國家]] | |||
[[分類:聯合微國家組織觀察國]] |